中国新闻社主办 |
|
算算账 跌价能救中国电影吗? 2000年12月21日 10:33 中新网上海12月21日消息:成都影市推出“5元票价”,引发了全国各地的竞相跌价,河南推出2元票价,四川某市甚至出现1元票价。一些市场人士对此忧心忡忡:如此跌价竞赛,可能带来整个电影业的亏损,长此以往,电影业将无法维持简单再生产。 解放日报的报道指出,5元票价引发的全国各地争相跌价,有其合理的一面。如成都,该地区的GDP比上海低许多,但大片票价与沪上差别不大,因此,按照电影票价与GDP的相应比例,较大幅度降低票价,是一种价格的理性回归。但是,如果一味降低票价,甚至搞跌价竞赛,其结果就可能把整个电影业推向绝境。这几年来,电影的放映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均呈“熊市”,特别是国产制片业已出现赢寡亏众的局面。前不久,国家电影局长刘建中在回答有关“5元票价”时就明确指出,民族电影业主要是指制片业,降低票价要使国产片的总收入有所增加。同时,跌价总有一个限度。 有专家提出,从目前的我国影市现状而言,只有改变电影的营收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制片业赢寡亏众的局面。 专家算了一笔账,去年全国票房收入为8亿多元,其中制片业可回收30%,约3亿元,扣除50%的进口影片,全国各制片厂大约可拿到1亿多。按目前国产片平均成本200-300万元,最多只能拍40-60部影片,而如果国产片年产少于100部,就难以维系影市的正常运作,何况还有一批投资千万的国产大片。假如票价大跌,观众人次没有成倍增长,首当其冲的就是国产片。因为进口影片本来就没有把这个市场列入大回收之列。专家提出,现在世界上电影发达的国家也不把票房收入作为电影营收的主体收入。如好莱坞的票房收入仅在其全部电影营收的30%,70%是靠电视和海外版权实现。 据悉,京城电影票价日前下调。有关人士表示,下调幅度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还需进一步检验,现在这是一次试验。 相关专题:艺术与市场之间:5元票价的话题 |
|||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