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一项有关对死亡态度的调查发现,近40%受访者对死亡持积极的态度,只有约14%持悲伤和惧怕的消极态度。
随着年龄的变化,年纪越大,对生命越持积极态度,相反,年轻一代较避忌死亡。另有75%受访者希望自然老死,也有12%受访者会选择安乐死或蓄意结束生命,但人数比预期中少。
香港复康会在过去两个月,访问了830多名长期病患者,调查有关他们如何面对死亡的态度及为后事作准备的情况。结果显示,有38%受访者对死亡持积极(平静、安详)的态度,48%持中立而接受的态度,认为是一种解脱或无可奈何,只有14%持消极(悲伤、惧怕、痛苦)的态度。
其中按年龄界别区分,45岁以下的受访者,只有约28%对死亡持积极的态度,但在55岁以上的受访者,超过49%持正面态度。
复康会高级经理梁锦滔说,年轻一代可能觉得自己离“死亡”很远,对此话题较避忌,而老人知道接近死亡,已经有心理准备,会更加积极去面对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他表示,中心计划从年轻一代入手,推行生死教育的服务,教导他们如何积极面对死亡。
梁锦滔说:“受访者对‘好死’的定义非常积极,若把‘好死’分为四类,包括‘死亡过程’、‘对死亡的态度’、‘生命的过程’和‘否定好死’。经分析,较年轻的受访者多选择生命的过程,即在死前过得有意义,心愿已了,无牵挂等。相反,年纪越大,就会较着重死亡的过程,即希望躯体痛苦减至最低,临终的过程不要太长,死亡前可在喜欢的环境和不会感觉孤独!
对于受访者选择的死亡方式,结果发现,有75%受访者希望自然老死或寿终正寝,但也有12%受访者选择安乐死或蓄意结束生命。梁锦滔表示,在调查访问前,他们也担心长期病患者有厌世的感觉,但结果却显示,蓄意结束生命的人比预期少。
对于“身后事”的准备,梁锦滔说:“为死亡做好准备的受访者不足30%,反映市民并没有意识到其它死亡方式会出现,也没有对死亡作出准备。因此,有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公众教育,令市民为死亡做好准备,例如订立‘预前警示’,当有意外发生时,家人和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其意愿作出决定,或者填写‘平安纸’,交代遗物安排,同时具法律效用。”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