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前来采访北京奥运会的国内外媒体提前探营北京奥运主新闻中心。 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
7月9日,前来采访北京奥运会的国内外媒体提前探营北京奥运主新闻中心。 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
中新社北京七月九日电 题:北京奥运主新闻中心“饕餮之旅”
中新社记者 许晓青 沈嘉 邓霞
花五元人民币点一杯黑咖啡,与众多充满好奇心的老外同行一样,七月九日,记者尝试开启北京奥运主新闻中心(MPC)的“饕餮之旅”。
主新闻中心启用仅二十四小时,中外媒体人不约而同希望在一天之内“吃透”北京奉献给媒体的美餐。餐饮服务人员则坦言,“二十四小时要不间断提供近三千人次的三餐,甚至还有夜宵,感觉有点辛苦!”
“味道与价格同样与国际接轨”
在主新闻中心地下一层的媒体餐厅,买完咖啡后记者收到一张全英文的收银条,上面显示你是七月九日“第一千三百五十二位”该中心主餐厅的消费者。在此之前,第一千三百五十一位消费者、媒体人沈小姐则购买了铁扒鸡肉蔬菜卷、薯片及咖啡,共消费了五十元人民币。
三口两口,品尝一把鸡肉卷的滋味,记者给出评语:“味道与价格同样与国际接轨”。
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主新闻中心全部菜肴经过科学配比,因此原料的分量几乎与预估的用餐人数相符合,因此你绝对吃不到“剩菜剩饭”,每四小时温热的菜肴必须进行更新,口感也就能时刻保持新鲜。
记者还发现,主新闻中心提供搭配咖啡的糖共有三种,白糖、赤砂糖,以及一种特别标注有“适意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低能量糖,也算是与国际接轨的细腻之笔。
中西主厨并肩掌勺“秀”绝活
记者品尝咖啡的间隙,恰逢媒体餐厅的十多位中西主厨云集一堂,切磋启动首日的掌勺心得。由一位身着绿色工作服的翻译从中沟通,洋主厨詹姆士和蒂雅,与中方厨师沟通第二天的食物配料。
蒂雅用英语关照身边的中国配料师,“我已经把明天要入菜的肉分类准备好了,胡萝卜还要保证数量,西瓜在中午大约供应一千四百份,早餐预计需要六百份……”,面对老外主厨的“发号施令”,中国师傅们耐心地一一记录。
记者上前探问,洗耳恭听老外主厨建议的中国厨师中也是藏龙卧虎。杨硕是专门为“备战”北京奥运而赴法国进修归来的西餐主厨。而另一位名叫袁亮的厨师也是履历颇丰,他曾服务于中国大酒店、凯宾斯基等多家五星级宾馆。
袁亮说,“欧式西餐老外擅长,但是中式菜肴还一定要看我们本土的手艺,比如北京烤鸭!”
清真、素食各有“独门服务”
“从炉灶到温箱,再到出菜全过程,清真菜、素食菜,主新闻中心一定都有‘独门服务’”,一位中方主厨向记者介绍。
工作人员透露,“带着黑帽子的洋主厨詹姆士,是媒体餐厅西餐一组的热菜主厨,其实他也是专司西餐清真菜的主厨”。
在与媒体餐厅毗邻的工作人员餐厅,“清真、素食”的话题同样得到重视。志愿者安娜热情地对记者说:“不含猪肉食品”、“专供素食者食用”等醒目标识,即将安放在餐厅入口,以便引导不同需求者。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