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听马连良先生唱片,不禁佩服那隽永俏皮的唱腔,更佩服那明快流利的胡琴师李慕良先生。
慕良先生原名孟谔,生于湖南长沙,其父李赶三原是丑角演员。爱家庭影响,孟谔从小拜董玉坤为师学老生。同时也喜爱拉琴,11岁登台演戏并操琴。在武汉与“绿牡丹”(黄玉麟)同台献艺,后来孟谔变声倒呛,师父不再教他。他受此打击并未消沉下去,而是更加努力练琴喊嗓。1928年,他在上海,买了各大流派的唱片,认真品味、消化和系统地研究,使各种唱法、拉法都烂熟于心。1935年马连良先生赴长沙演出,经介绍认识李孟谔。马先生慧眼识英才,料定孟谔将来必成大器,于是高兴地收他为学生,并将他带回北京深造。孟谔为了表示对马先生的崇敬心情,将名字改为慕良。
慕良到北京如鱼得水,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孟小冬、金少山的不少拿手戏都深深地吸引了他,同时他仍继续钻研胡琴,经常观摩孙佐臣、陈彦衡等名家的操琴。
后来,在马先生的建议下,他放弃先生,专攻操琴。这不仅为慕良先生找到了一条最适合发展的道路,同时也为马先生自己完成一整套表演体系,在声腔艺术上开拓新的领域,找到了一位得力的助手。
一次,言菊朋的琴师病了,临时需要顶替者。马连良便推荐了李慕良�!翱痛比�,彩声大作。为此,言先生亲到马家延聘慕良与他合作一个时期。马先生欣然割爱,并将李介绍给徐兰沅当徒,以提高慕良的师承地位。有了名师指点,又与名人合作,慕良技艺大增。
19岁时,李慕良才正式与马先生合作,那时笔者几乎天天看马派戏,且不说马先生的潇洒表演,单是看着坐在一边的李慕良,就感到精神振奋。慕良仪表潇洒儒雅,身着深色长衫、白衬衣的袖口卷起两遭,满面春风,容光焕发,透出了“精、气、神”。就连胡琴弓子也是锃亮,像主人一样光彩夺目,后来方知那是涂的“上光腊”。
慕良先生琴艺高超,可谓“心手相印”,善于表达丰富的感情,他并不被动地托腔保调,而是有所创新。